【模具设计】挤压压铸模锻工艺与装备技术的突破

148 0

摘 要 纵述了挤压压铸模锻工艺与装备技术的特性,对压铸、液态模锻(挤压铸造)及其改进技术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它在传统技术与观念上的突破。提出了在普通压铸装备上应用挤压压铸工艺,实现挤压压铸与传统压铸、低压铸造、差压铸造、连铸连锻以及其它特种铸造工艺与装备兼容的方法。

关键词:压铸、挤压铸造 挤压压铸工艺 挤压压铸机 液态模锻 低压铸造 差压铸造 连铸连锻,一.挤压压铸模锻技术的发明,挤压压铸模锻技术,是“挤压压铸模锻工艺与装备及其模具”技术的简称,简单地说,也是指在压铸机上实现的挤压铸造的技术。这项技术是在1997年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明的。挤压压铸技术是为了解决普通压铸和传统挤压铸造(液态模锻)两项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集合了两项工艺的优势提出来的。

以开式浇注立式挤压为特征的传统挤压铸造工艺与装备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两方面:

一是充型能力不足,对复杂的铸件不能很好充型;二是轴向(厚度)尺寸精度低。这个问题属于该技术在生产适应能力方面的。传统压铸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压铸件内部普遍存在收缩性缺陷(即气密性缺陷),属于其工艺特性必然产生的质量问题。传统压铸技术在充型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有相当完善的压射充型系统。将这两项技术成功结合起来,就能取长补短,从质量和适应能力两方面取得基本统一,同时实现两项技术的升级换代。挤压压铸工艺与装备技术所具有的绝对优势,是已有的其它型腔成形工艺所不能比拟的,一改压铸与传统挤压铸造技术多年蛰伏待破的局面,在行内产生极大的回响。

二.挤压铸造与压铸技术已有的进步,压铸和挤压铸造两种技术自问世后都在不断的改进提高,都同时朝着一个方向走,都向前走了一步。压铸技术所走的那一步名叫“精、速、密压铸”,这项技术的创意,是铸件在充型后开始冷凝时,增加了由压射缸再“加力”进行补缩的工步。从工艺思想上讲,铸件冷凝时进行补缩是正确的。但这项技术有其自身的适应性缺陷,40年来再未有大的改进,压铸件存在的因冷凝收缩原因产生的气密性问题仍未得到良好的解决;挤压铸造也走出了半步,那就是闭模反压充型(或叫“间接冲头充型挤压”),以解决挤压铸造早期装置充型能力不足和局部收缩性缺陷的问题。日本和台湾的设备生产厂家将压铸机的整个压射装置都加了进来,这种铸造成形装置在充型能力上与传统压铸机没有什么分别了,可压铸充型同样复杂的零件。说它只完成了半步,是因为这项技术改进“形”似但“神”却丢了。挤压铸造最重要的特征是主缸动力挤压补缩,但现在却用压射缸的压射力补缩,比主缸动力少了八九成,反而退了一大步。仔细分析对比可知,这项改进并没有走出40年前“精、速、密压铸”创意,只是换了个形式,装置从原来的卧式变为立式而已。

三.压铸和挤压铸造要突破和解决的是同一项技术或难题,“精、速、密压铸”技术的发明本来属于压铸技术领域的,但它却从另一个方向同时使挤压铸造技术向前迈进了一步。压铸和挤压铸造技术的现状,要进一步改进提高,其实面对同一个问题,只是形式不大相同,实质却是一样。,挤压压铸工艺比压铸工艺多了一个在铸件充型后在冷凝阶段由主缸动力挤压补缩的环节。压铸(包括真空压铸)工艺在铸件充型后是自然冷却的,它没有一个挤压补缩的工步,各种收缩性缺陷由此而生。在普通压铸机上增加挤压补缩的装置,就能解决上述问题,看起来也不是件难事。解决挤压铸造(液态模锻)工艺压射充型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不困难,将压铸机的压射装置加上去就是了,但这只解决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难解决的是零件轴向尺寸精度低的问题,这个问题实质是合模问题,因此还要同时增加合模机构。

日本、台湾公司所生产的标称为“挤压铸造机”的设备,只是在传统挤压铸造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压射装置,与其说是解决了挤压铸造工艺与装备现存的问题,倒不如说是解决了一种以万能油压机改造而成的压铸机的压铸充型能力不足问题,给人一种两不象的感觉。, ,两项技术剩下要解决的其实是同一个难题:挤压铸造机有了挤压补缩的机构,却没有合模机构;压铸机的问题正好相对,它是有了合模机构,却没有挤压机构。说是同一个难题,是因为挤压机构和锁模机构都要求相同的压力或抗力,承力机构刚度要一样大,能不能实现共用一套装置。用来挤压的机构也可用来合模,用来合模的机构变一下也可以用来挤压。难题是怎样增加一个动力机构,增加一个怎样结构的机构,以及怎么能加得上去。说它是个难题,是因为功能要加得上去,成本要涨不起来。解决了这个难题,两种工艺与装备都变成同一回事:挤压铸造机和普通压铸机都变成了可兼容的挤压压铸机,只是可能一个是立式一个是卧式的装置而已。,加上一个合模或挤压动力装置,有很多办法,需要关心的是如何尽量对传统压铸机动最少的“手术”,需要做的是要选择最优最好的方案。

四.挤压压铸模锻工艺与其它相关类似工艺的比较,挤压压铸主体工艺特征比传统压铸多了一个挤压补缩工步。与以往技术不同的是,这套新的挤压压铸模锻工艺,其充型工步由现成压铸机的压射装置完成,其挤压补缩工步,是由主缸动力完成的,与现时所见的“用压射缸进行挤压补缩的‘挤压铸造’技术”有显著的不同。,这套挤压压铸技术的工艺流程是:合模、锁模、压铸充型、主缸挤压补缩、开锁、分模、顶出、复位。其装备的合模与锁模功能是由两套不同的机构复合完成,与以往压铸装置合模机构就是锁模机构,合模功能就是锁模功能的实现形式并不相同。将合模与锁模两项机构及将合模和锁模工步分开,是为了适应进一步扩展装备功能而特设的。

挤压比压(或挤压补缩比压)是挤压铸造特有的主导工艺参数,它是指铸坯充型之后在凝固阶段由外力作用于铸坯的绝对压强,这个压强一直维持到铸坯凝固为止。挤压比压与压铸比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压铸比压是指压射充型过程中的压强,挤压比压是指凝固过程中的压强。普通压铸工艺,其铸坯在充型之后是自然冷却的,其压铸比压可以很大,但没有挤压补缩的工步,其挤压比压为零。“精、速、密压铸”及反向充型挤压工艺都是以压射缸进行挤压补缩,由于是间接作用于浇口的金属液,并不是直接作用于铸件毛坯,如果毛坯本身不存在能顺序凝固的结构(大部分压铸件都不存在这种结构),则这种具体零件的成形工艺,就不是挤压铸造工艺,因为它没有挤压铸造主体工艺特征——有挤压比压作用于毛坯凝固成形,其挤压比压可定义为零。大部分压铸零件的工艺性要求内浇口是细、薄状态,与传统压铸模的一样,其内浇口总是先于零件凝固,无论压射机构有多大挤力,不管在充型后期如何“加力”,对毛坯的冷凝补缩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大水口”零件毕竟是压铸件的一小部分,以这种思路制造的挤压铸造机,并不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从而也谈不上是一个突破。

挤压压铸工艺一定是以主缸动力进行凝固补缩的,能对全零件投影面积施以挤压补缩力,挤压比压可达到500—1000MPa,满足挤压压铸所有厚大零件的补缩工艺要求。其挤压比压比所有“以压射缸的压力进行补缩的‘挤压压铸’工艺”高近10倍。,以压射缸进行挤压补缩,虽然在工艺上对毛坯的凝固补缩有帮助,但由于它只能在局部小面积实现(全投影面积挤压时其挤压比压只有5Mpa左右,意义更不大),只相当于解决铸件一个“热节问题的能力,与传统挤压铸造的主体特征相去甚远,它并不是一项真正的挤压铸造工艺。仅用原来的液压抽芯装置进行局部挤压补缩,就更相差一大截了。不能误解误用的是:帕斯卡定律在挤压补缩阶段是不适用的,压铸比压或金属液充型时内在压力的数值大不等于挤压比压大。帕斯卡定律是使力在液体中能够转弯传递,但当金属液转变成半固态时,该定律就完全失效。挤压补缩力一定是一个直接的作用力,不能间接获得,这就决定了,没有主缸动力的参与,挤压铸造和挤压压铸工艺根本不可能实现,它也肯定不是挤压铸造工艺及其装备的技术。

所以我们需要对现时的各种铸造装置以正名,以免产生应用性误导。挤压铸造以主缸动力挤压的主体特性同样决定了挤压模具的特有结构,以压射缸对金属液进行间接挤压的模具结构,与压铸模(精、速、密压铸模)基本一样,它与挤压铸造、挤压压铸以模具型腔滑块(与主缸动力相连的那部分模块)对零件的正投影成形面进行直接挤压的模具结构,两者截然不同,绩效相差很远。,这套技术带有“模锻”的名字,一是点明挤压铸造一定要有模具成形面参与挤压补缩的内涵;二是表示挤压压铸工艺最终以“锻”为特征手段,以全面消除铸造产生的收缩性和表面性缺陷;三是明确该技术挤压补缩的极限值是“锻”,在装备上一定有锻压的主体装置、主体参数和主体功能。因此,挤压压铸机最重要的参数是挤压力,锁模力反而是一个派生从属的参数,是必然存在的。挤压压铸机的准确名字应该叫“挤压压铸模锻机”才是。结构最简单的挤压压铸机总是设计成具有一样的挤压力与锁模力,共用一套承力机构的。清楚这个概念,在设计挤压压铸装备及模具时就要有所侧重和区别留意了。所以说,该套技术横跨传统压铸、挤压铸造和模锻三个成形工艺领域,集合了三大成形工艺的优势特性,其工艺的突破是以装备的突破为基础的。

五.挤压压铸技术具有强大的技术经济优势,普通压铸机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零件的“可压铸投影面积”小。受帕斯卡定律的限定,压铸机所能生产的零件,其投影面积只是设备工作台内柱面积的3.5%----17%,能效很低。解决这个问题,挤压压铸技术有其独特的方法与优势。挤压压铸的主体技术特征,是运用“普通压铸充型,挤压铸造补缩”的原理,它利用现有压铸机完善的压射系统进行充型,但却不是照搬执行原来压铸充型的工艺参数,特别是充型比压,以最大限度避开金属在液相充型时帕斯卡定律对零件可充型面积的制约。挤压压铸工艺提出,在满足充型条件下,尽可能采用最低的充型比压和充型速度。这种打破传统压铸工艺充型观念的工艺思想是一项很大的突破,它使得在挤压压铸机上实现各种厚大零件的低压充型和带型芯压铸变成一个轻松的事情,是一项“低压低速充型挤压压铸工艺”。正是这项工艺,它能对低压、差压、重力铸造及部分带型芯翻砂铸造工艺进行全面替代,生产的铸件无论是效率还是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挤压压铸工艺认为,压射充型速度,在保证金属液能满足充型的条件下,最低就是最佳,充型压力视情况也应优先考虑按下限取值。按此工艺设计生产的挤压压铸机因此能够做到兼容普通压铸、低压铸造、差压铸造、连铸连锻,加上真空装置后,还可兼容真空挤压压铸、真空吸铸。这种挤压压铸机,其压射装置的压射力和压射速度是无级可调装置(传统压铸机不少机型都是如此),就能实现从压强充型到超高比压挤压压力补缩的多样性工艺组合选择,即实现从普通压铸、真空压铸、低压铸造、差压铸造到高压挤压铸造,达到与连铸连锻及甚至与流变或触变铸造等半固态加工工艺相结合,也就是说,能满足不同金属在不同阶段所需的“液相-半固相-固相”成形工艺,实现上述工艺与装备的兼容。

挤压压铸工艺的发明,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压铸机和压铸工艺可应用的范围,改变了人们用压铸机生产零件老是担心锁模能力不足,不能生产大尺寸零件的观念和现实,基本可清除生产厂家总是困受高锁模力大型压铸机缺乏的制约。这项技术因此也对传统压铸机生产企业设备研制开发的方向与产品的市场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如一台传统压铸机若以差压铸造工艺1.4MPa的低压充型,所生产零件的投影面积是原来的80----100倍,这就是说,现有设备的工作台能安装的模具有多大,就能充型多大尺寸的零件。在挤压压铸机上实现差压挤压压铸工艺,就是按差压铸造充型参数充型之后,主缸动力再进行挤压补缩,所生产的挤压压铸件内在质量,比一般的差压铸造件要好得多,工效也高得多。用一台传统的全液压4000KN压铸机改造为同时具有4000KN挤压补缩力的挤压压铸机,基本可以满足挤压压铸一般的汽车、摩托车轮毂这种具有一定特殊性大规格零件的挤压压铸工艺要求了。而活塞、连杆、小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零件,用2500KN以下挤压力的挤压压铸机生产已游刃有余,生产效率可超过30万件/年。通过对现有其它铸造工艺参数的比较,选择适当的挤压压铸工艺参数组合,一台同时具有5000KN挤压力和5000KN锁模力的挤压压铸机,其挤压压铸工艺能力足以对现时低压、差压、重力等多种特种铸造工艺大部分种类的中型铸件进行替代性生产。使用5000KN以上锁模力的传统压铸机,已是一个不智不经济的选择,有再三斟酌的必要。购买大挤压力的挤压压铸机才是正确的做法,才能从产品质量上满足大规格零件的生产要求。

挤压压铸工艺所蕴含的技术经济能量令人惊叹。一个同等规模的挤压压铸厂,其设备投资将可比传统压铸厂减少三分之二以上,以最高挤压力为5000KN的挤压压铸机配置的年产1000吨大型挤压压铸件生产厂,设备总投资可控制在500万元以下,还不够现时购置2台20000KN锁模力普通压铸机的投入,但其工艺适应性却能超过20000KN压铸机单一的适应范围,可覆盖除翻砂铸造外绝大部分的铸造成型,不但生产零件的投影面积和体积(质量)都比传统模式的高得多,而且比传统压铸厂设备生产的适应能力显著提高。,挤压压铸技术的发明,对人们在观念上的突破可能比其技术本身的突破,意义还要深远。有关在普通压铸机上直接应用挤压压铸工艺,对传统压铸机进行适当改造成为某种挤压压铸机的方法,请参考专题文章的介绍,在此不详述了。

六.展望,挤压压铸模锻工艺与装备技术的发明,实现了对传统压铸和挤压铸造技术的升级换代,是两项技术现阶段向前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是一项在工艺与装备整体上取得突破的技术,而装备上的突破,是确保该工艺能够实现广普性推广的关键。可以预测,这项技术将对我国型腔模铸造成形及其装备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0

上一篇: 浇注系统的种类及特点 下一篇: 吹塑与吸塑

教程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删除

UG

课程目录
搜索
模具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
新式模具成型技能
几种常用塑料的注塑工艺参数
产品设计的准绳
冲头与母模
齿套空心卷圆模具
提高模具寿命需控制环节
法兰如何设计?
简述塑料模具CAD集成技术
模具铜公的加工方法与质量鉴别
异形截面模具弹簧应用范围解析
UG编程经验分享
高速编程注意事项
模具腐蚀皮纹工艺原理及其流程
这些模具问题如何解决?
认识模具基本结构及功能
UG产品分模的定义
压铸模设计原则
压铸模设计
塑料模具的一般设计流程与方法
压铸模常识三则
五金冲压模具CAD/CAM技术状况
塑胶模具基本知识
模具工程常用词汇
初学模具设计注意三点
塑胶模具的胶口尺寸是怎么定
模具工程部设计人员组织工作职责分工
模具公差怎么定
模具设计师的职责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塑胶模具设计师
塑胶模架订购的表示方法
塑胶模具基础知识
斜顶的角度
斜顶座撞顶针解决办法
新模具怎样选注塑机
行位弹簧力的大约算法
机械镀工艺与镀层质量特点及其控制
五金模具设计的国标程序
塑料模具原理动画集
冲压模具设计过程
模具设计与机制造小知识
模具领域的25个常见问答
模具的选材原则
注塑模的快速原型制造RP
吹塑模具设计与加工
模具设计(图纸)步骤
塑料模具的基本知识及技术应用
如何设置浇口位置
塑料模具尺寸和收缩率
塑料模具设计知识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精加工解决方案
塑胶注塑模具使用热流道的好处
模具控制实现精密注塑
模具表面精加工
注塑模具加工流程
模具制造领域的常见问题解答
塑料模具零件的热处理工艺
怎样减少塑料加工中的收缩
模具缺陷分析和解决
冲压模具设计
模具排气槽设计
模具制造领域的14个常见问题解答
压铸件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压铸模具表面处理新技术详解
什么是复合冲压?复合冲压的特点是什么?
塑料模具设计
怎样提高模具的机械加工工艺性
什么是模具设计的思想
典型镁合金的模具设计――AZ31B镁合金薄壁壳形件真空压铸模的设计
新型塑料模具生产工艺可节省15%成本
合金模具材料实现高效传热
快速模具更换中的模具紧固安全方法
注塑模设计流程
冲裁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模具样板的设计步骤及要求
典型冷作模具的选材及热处理
压铸模模具设计
模具热处理技术的现状及走势
十二条模具制造领域问答
镁合金压铸模具技术
压铸模浇口套堵塞原因分析
压铸模的保养
如何提高压铸模寿命
冲压模具基础知识
塑胶模具的基本知识及技术应用
压铸件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镁合金压铸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应用
浇注系统的种类及特点
挤压压铸模锻工艺与装备技术的突破
吹塑与吸塑
压塑与压铸工艺
金属注射成型MIM模具设计
实现模具高速加工时机床需具备的特点
SolidWorks在模具设计中应用
模具制作与弹性元件
冲模标准零件表
螺母(铜柱)的埋入方式和设计尺寸
塑胶件连接结构
模具机械原理动画
Delcam在曲轴模具加工中的应用
模具的整体构造和加工设计
多工位精密自动级进模设计
影响冲模寿命的几大因素
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连续模设计秘籍
异型模具的快速成型技术
气辅模具设计的几个基本要点
模具设计结构图
注塑成型各种缺陷的现象及解决方法
现代快速经济制造模具技术
某公司活络模具企业标准
拉伸模设计经验
模具部件术语
怎样减少塑料加工中的收缩
模具材质对精密模具的影响
模具结构设计对精密模具的影响
残留奥氏体对精密模具的影响
热处理加热工艺对精密模具的影响
滑块设计
冲压模具设计经验谈
精密注塑模具设计要点
模具脱模模拟动画
模具动画(一)
模具结构动画
吹塑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要素
塑料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模具绘图技巧
注塑制件成型问题及解决方法
模具制造常见的问题
模具加工中EDM与高速铣削的比较
双色模具与包胶模具有何区别
分享模具斜导柱长度的算法
化学镀镍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
二手模具进口的注意事项
提高金刚石拉丝模具使用寿命的方法
快变模温技术原理及最新进展
模具材料选购原则
模具无缝焊接技术
实现模具精益生产的几个简单步骤
浅谈冲压模具的材料种类
分流组合模的互换式设计
冷热模注塑成型技术
电视机外壳结构
很实用的模具制造经验总结
模具成形的缺陷种类及其原因
薄壁注塑机器和模具的要求
XXX工模模具工程图的标准化要求
冲压模具的架模步骤方法
模具加工刀具的使用方法
延长挤压模具寿命的方法
模具工程审图流程及绘图审图注意事项
模具制造领域常见问题解答
标准件使用常识
提高模具设计水平的途径
模具钳工常见问题解答
模具中常用的几种修模方法
设计气辅模具的基本要点
某公司模具图的绘制要求
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
提高模具寿命需控制的几个环节
模具温度控制的必要性
模具浇注系统主浇道设计
模具分型面选取原则
点浇口模具新型结构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1-1塑料及塑料工业的发展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1-2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2-1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艺特性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2-2压缩成型原理及工艺特性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2-3压注成型原理及工艺特性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2-4挤出成型原理及工艺特性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2-5气动成型工艺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2-6气辅成型工艺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3-1塑料制件的结构工艺性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3-2塑料制件的结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4-1注射模结构组成及分类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4-2注射模具的典型结构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4-3注射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5-1模具中塑件的位置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5-2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5-3成型零件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5-4模具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5-5模具导向机构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5-6模具推出机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5-7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5-8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6-1压缩模结构组成及分类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6-2压缩模与压机关系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6-3压缩模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6-4压缩模脱模机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7-1压注模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7-2压注模与压机关系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7-3压注模零部件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7-4压注模浇注系统与排气槽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8-1挤出模的结构组成及分类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8-2挤出模与挤出机的关系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8-3管材挤出成型机头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8-4棒材挤出成型机头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8-5异型材挤出成型机头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8-6板、片材挤出成型机头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8-7薄膜挤出吹塑成型机头
塑料模具设计教程_8-8电线电缆挤出成型机头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加强筋设计
大型压铸模设计要求及结构特点
欧美模具设计制造要求
制约我国模具业的发展的三大原因
玻璃钢模具表面处理
高速冲压防冲孔废料回跳方法
槽钢缺口的成形落料工艺及模具
几个手机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各种常用塑料件的脱模斜度推荐值
塑料件中加强筋的形状尺寸及其作用
塑料制品中加强筋的设计要点
塑料制品壁厚的设计及不同塑料壁厚推荐值
塑料制品中孔的设计
塑料瓶体标志解密
塑料制品中尺寸精度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汽车冲模材料的选用
如何预防模具热处理造成的变形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相关概念
模具结构行位(滑块)的位置
模具的基本结构
图解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
耳机夹模具结构分析
模具寿命与模具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一些经验
横向切边模具的结构
MIM模具设计经验
拉深模具的设计
模具腐蚀皮纹工艺原理及其流程
绿色的模具
模具的种类
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
行位
斜顶的设计
浇注系统
模具冷却系统
顶出系统
模具设计案例
模座实体制作规范
压铸模流道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与公差
设计流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排位经验
拆电极小技巧
压铸模设计制造规范
细水口模设计
模具零部件材料的�x��
注射机选择
富士康模具出图及图纸管理要求
塑胶件结构设计(1)塑料件周边凸凹纹尺寸
塑胶件结构设计(2)镶嵌金属件
塑胶件结构设计(3)加强肋设计
塑胶件结构设计(4)避免应力集中
塑胶件结构设计(5)避免隐藏结构
塑胶件结构设计(6)各种常用塑料件的脱模斜度推荐值
塑胶件结构设计(7)壁厚均匀
塑料模具装配要点
冷冲压件结构设计:采用圆角结构
3D模具结构设计实体着色常见作法
模具设计指南-11.常用模具零件选用
塑料模具生锈怎么处理
这些都不懂,别说你懂模具
一款超创意的模具
你应该知道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
降低模具成本六大法宝
逆向工程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
注塑模具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热处理工艺对模具变形有怎样的影响?
导柱导套配合间隙及形位公差确定方法
模具常用金属材料及其特性
模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模具设计师值得尊重的理由
塑胶产品柱子和孔的设计
模具装配图的表示方法和内容
冲压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模具设计完了,该自我校对哪些方面?
某公司工程模具工艺设计规范
模具铸件一般要求
如何设计注塑模具的浇口?
模具的57条常识
塑料成型方法
模具热处理的24问
浇注系统设计简介
气辅模具设计简介
一套好的模具,有哪些验收标准?
模具设计中镶件设计的要点
出口模滑块机构设计要点
模具设计中滑块头的处理技巧
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
汽车冲压模具设计与成形工艺30个经验!
汽车模镶件的设计技巧
图解滑块设计要点
UG复杂手机前模主体电极
产品内扣无法做斜顶,该用什么模具结构?
UG数控拉伸成片该怎么办?
汽车挂档面板曲面分型技巧
UG二次开粗如何优化刀路及清角
出放电图时要注意的事项
产品宽度不同怎样倒全圆角
燕尾槽刀具加工设置
油缸抽芯之前模滑块机构
注塑制品收缩凹陷原因分析
斜顶底座的设计方法
模具设计之斜顶设计
模具设计之水路设计
模具设计之散件图
模具设计之滑块设计实例
模具设计之滑块设计
模具设计之产品摆正
模具设计之产品缩水
模具设计之浇注系统的设计
模具的分型面设计实例
异行曲面的分型线
2D精加工壁的用法
2D边界面铣削的用法
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
塑料配色着色工艺